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诗人故事

江西姚氏中医脉学脉学中的一枝奇葩

2020-01-04 13:17:22

江西姚氏中医脉学,脉学中的一枝奇葩

江西中医学院姚荷生研究室主任姚梅龄先生的《临证脉学十六讲》出版了。当我收到本书的策划陈东枢老师亲笔签名的赠书时,内心非常感动,在工作之余,坐下来认真拜读后,感触颇深,感觉到江西姚氏中医脉学是我们江西中医的骄傲。《临证脉学十六讲》是姚梅龄先生根据以往的脉学培训班讲稿整理而成,我有他们第一期脉诊班的讲义,看到现在的《临证脉学十六讲》比之前的讲义更有系统性和操作性,《临证脉学十六讲》以讲稿的形式,系统总结了以姚国美先生、姚荷生先生、姚梅龄先生为代表的江西姚氏中医世家在薪火百年的临证实践中积累总结并逐步完善的极可珍视的脉诊经验。《临证脉学十六讲》分为脉诊总论、脉诊各论、临床特殊病脉转变三部分,以经典理论为纽带,以临床实用为指归,融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所论扎实具体,法度从容,特色鲜明,气象清新,对于江西姚氏脉学在中医脉学的传播中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在我们中医脉学百花园中又多了一枝奇葩。姚氏脉学认为脉诊是中医关键的诊察手段:“1.可以判断危重急症的病理本质,避免失误;2.可以对判断疾病的基本性质以及预后起总把关作用;3.脉象的最后把关作用在儿科中尤为重要;4.通过脉诊可以断病因、病机、病所;5.是了解人体体质的重要手段”。姚梅龄先生亦是这么实践的: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名中医脉诊心法研习班”开办期间,恰巧一位学员的家人因腹泻高热昏迷数天而住进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因患者已施人工呼吸,不便问诊与望诊,授课老师姚梅龄仅凭脉辨证,一剂药后患者热退神清,如此桴鼓之应让广大学员惊叹不已。《临证脉学十六讲》对于学习者打好脉学基础要求高:脉诊操作规范,脉之要义脉诊操作一般教科书都会讲到切脉时的时间、体位、指法、举按寻、平息、五十动等注意事项,但是对于指法的布指和运指却是描述的很简略,一般教材对于指法的描述是“医生和病人侧向坐,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诊病人的左手。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按触脉体,用指腹感觉较为灵敏。布指的疏密要和病人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部位取准之后,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称为总按。为了重点地体会某一部脉象,也可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如诊寸脉时,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诊关脉则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脉,则微提食指和中指,临床上总按、单按常配合使用”。对于如何具体“定关”教材只是说“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一带而过,未详细告之,而这个是脉之要义,布指和运指有误,则脉法的准确度由此可知,姚氏脉学在操作规范这一块是有定严格标准的,《临证脉学十六讲》对于中指定关法有两种“一是中指循手背法;二是拇指对应三指法。找准关脉的中心点后,医生即将自己的中指指目的中点按照关脉的中点落下指头,此即完成了‘中指定关’”并且在书后附带有中指定关之彩图,每一步亦有详细说明,足见姚氏脉学之严格和规范之处。姚氏脉学对于指法的运用次序亦书中有详细操作流程,足于给脉学初学者及从业者给予详尽的标准指导:用“浮取”法总按三部→用“中取”法总按三部→用“沉取”法总按三部→调整后(根据已感觉到的患者脉搏的浮取力度与沉取力度,来调整中取的力度与位置),再用“中取”法总按三部→回到“浮取”法总按三部→再行“中取”法总按三部→再行“沉取”法总按三部→三指定格于“寻脉”(直至侯清其总体脉象为止)→食指“浮取”寸脉→食指“中取”寸脉→食指“沉取”寸脉→食指定格于“寻脉”(直至侯准寸脉为止)→中指同食指候寸脉法候关脉→无名指同食指候寸脉法候迟脉→结束。脉象分类分级,脉之要素脉象的种类很多,中医文献常从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归纳,它与脉搏的频率、节律,呈现的部位、长度、宽度,脉管的充盈度、紧张度,血流的通畅流利度,心脏搏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掌握脉象要素,对于理解各种脉象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姚氏脉学则从脉率、脉律、脉位、脉体、脉力、脉势六个要素来分,这六个要素中可以分出三十一种,这些均是根据单要素的状况所分类出来的脉象,如上述脉象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脉象同时出现,就是“相兼脉”,亦可谓是“复合脉”。而“复合脉”又有十二种,每一种的分类皆有理有据,所以姚梅玲先生认为临床是可以把出四十三种脉象,也都是临床常见的,且非常实用,并没有什么玄妙和难于理解之处,而且在书中痛诉了时下脉不可凭的错误观念。而对于脉象的分级则分四级,例如虚脉,姚氏脉学一般描写为虚,偏虚,略虚,微微虚四级,但是微微虚比较特殊,他们常常会描述成“脉不受按”。“脉不受按”就是虚脉的最低级别的表现,这是指下感觉很客观的反映,亦为姚氏祖孙三代家学传承的习惯。脉学形成机理,脉之要点脉象主病,古已有之,指的是某种脉象主要所见的病征。如浮脉主表征,数脉主热病,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或妊娠等。脉象可以反映疾病的所在部位,邪气的进退、正气的盛衰。因此,结合其他各种诊察手段来分析病人的脉象,对于辨析病情、判断预后及提供临床治疗依据等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内容。之所以有这个提法,姚氏认为“是古代医家极其强调脉象在诊断上的重要性,但通过‘脉象主病’来阐明每种病脉的诊断意义,虽无重大错误,但是流弊不少,例如浮脉主风,主表,意为若摸到了浮脉就是风证或者表证即属于例证。不如阐明每种病脉产生的原因和形成的机理,来揭示其诊断意义更为科学。为此,我们采用‘形成机理’来取代‘脉象主病’”。这个既是传承也是创新,更是可以使脉学科学化、规范化。例如涩脉,他们在其“形成机理”中讨论涩脉的诊断意义时,不但全面列述了导致涩脉的四种病因病机,而且按一湿滞、二停饮、三淤血、四阴枯的顺序来列述,以明确临床上引起涩脉最常见的病因是湿邪,其次是饮邪,而后是瘀血,比较少见的引起涩脉的病机是阴液枯竭。本书作者姚梅龄先生是江西南昌人,江西中医学院特聘教授,江西省名誉名中医,江西中医学院姚荷生研究室主任。本人在参加姚荷生研究室的培训时,有幸听其讲课,姚老说话抑扬顿挫,中气十足,说到中医之殇时痛心疾首,说到中医之效时喜上眉梢,是一个很风趣的老师,姚老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6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用纯中药治愈了不少现代医学公认的“不治之症”和疑难疾病,对急性发热性及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尤佳,多次到全国各地讲学。姚老一直秉承父训慎于著述,所以《临证脉学十六讲》出版亦是精品,足以指导后学。

薏芽健脾凝胶疗程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如何治疗
小孩健脾吃什么
小儿药无咳嗽禁忌成分
哪些儿童止咳药服用方便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