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年代诗人

太极拳与静坐

2020-01-07 15:15:05

摘要:此法由山根往上至天灵,再向上往后,经玉忱,背脊至尾闾,提肛再缘背脊上行,经玉忱、天灵向前往下,经山根、承浆等穴,(咽涎)归至丹田。 谈及静坐,人人都知其有益,小则可以养身,大则可入修士之门。但静坐至相当程度后,则内部必须静中求动,并非只静不动,这与的动中求静,意味相似。所以太极拳练到相当程度后,内部静中亦须求动,二者同出一辙,没什么差别,而且,太极拳呼吸的升降,全为先天之气的运用,与静坐金丹的秘诀相合。

有人认为太极拳的产生,是修道之士,因久坐而防止血脉呆滞,才于静坐之余,藉此作为运动,并补助内气,诚非虚语。所以修道者常常强调先修身。修身有所谓乘修法。乘即成,上乘即大成,下乘即小成,中乘即诚之者成。法分三而成则一。文修于内,武修于外。体育(锻炼精气神)为内,武事(练习拳术)是外。修习者能内外表里集大成者,是上乘;或由体育之文而得武事之武。或由武而得文,是中乘;如只知体育而成,或专由武事由成,是下乘。静坐及文修之一,所以静坐与太极拳有重大关系。诗云 思无邪 ,论语云 仁者静 ,孟子云 不动心 ,这都说明静字的重要。能静坐则心平气和,志正体直,思绪清静,推手时无论何劲,都不至于乱。心静之法,在于涵养,当局时就更迷了。至于静坐之法,假如没有真传,往往无益而有害。倘能依照练习正宗太极拳的要旨,就可免于流弊。如正身端坐,或单盘,或双盘,或通常坐法,均无不可,但都须顶悬身正(即虚领顶劲),沉肩含胸,周身松开,舌顶上腭,唇齿相合,双目微闭(即垂帘),两手以左掌之背叠于右掌心上,贴近小腹之前,轻放于腿上,然后心相既定,宽放脐腹,无我无他,一切思虚均置之度外,收视反听(俗谓谨闭五贼:谨呈于耳,则耳不外听,而精归于肾;谨于眼,则目不外视,而魂归于肝;谨于口,则默契不谈,而神归于心;谨于鼻,则鼻不外嗅,而魂归于肺;谨于意,则用志不分,而意归于脾。精、神、魂、魄、意、心、肝、脾、肺、肾各有所归,各复其命,则天心自见,别有感觉发生)。

静坐时间,可于晨起和临睡时各行一次,如有余暇,午后可加行一次,时间不拘长短,一该钟、半小时或一小时都可,坐到佳境时,周身内外,异常舒适,口中舌下并有液涌出,咽之甚甜,正所谓水火既济,乾坤交汞。只是初学音,四肢面对破感不适,妄念也难以止息,如久而行止,自能消失。初学应记住不可行气,只以鼻作呼吸,求其自然为主。因为行气必须到相当程度才能练习,否则易生弊端。如意气上行,有脑充血,或神经错乱之患。意气下沉,有、肠疝之患。到功深之后,则兼用口或只用脐轮呼吸(这种大成功夫,非真传不可)。

至于行气之法有以下数种:

一后天返先天之法

此法与太极拳后天返先天的道理正好相同。由丹田达于海底,抄尾闾而过,缘背脊上行,经玉枕、天灵等穴,下过前额、人中、喉结、心窝、脐轮等处,而归于丹田。

二由山根往上顺行法

此法由山根往上至天灵,再向上往后,经玉忱,背脊至尾闾,提肛再缘背脊上行,经玉忱、天灵向前往下,经山根、承浆等穴,(咽涎)归至丹田。

三小周天

1、上丹田、玄关(两眼中略上三分)、玉柱(鼻尖)、重楼(大凹凸处下1寸 分)。

2、中丹田、膻中(人字骨中间)、灵台(脐上一寸半)、土釜(脐上八分各开 寸同时分守)

、下丹田、气海(脐下一寸)、丹田(脐下2寸)、关元(脐下 寸)。

四大周天

一由无极而太极(日月角),

二抱日月(由日月角)上昆仑(头中顶一点),

三骑青牛过幽谷关(头后两软肉中两旁点),

四直至天心(脊突1、2、 节空洞中)

五小憩于须弥山中(两腰上)

六见龙海底(前阴后阴软肉中间)

七在田(两在腿后下行)

八种玉停耕(脐后七分脊前 分,由腿后回,呼吸停止)

九万象(即两乳间)

十回春(重楼下1寸半,膻中上1寸半上前胸中)。

总之,人身中的气,如圆球般可以顺转倒退,极其自然。至于由静坐而入定,使心地开明,善根发现,以至于大成,实无在于个人的修练。所以,练习太极拳到相当程度时,为修身修心考虑,不能不练静坐功夫。也应该知道,练坐功年久者也欲学习太极拳,以补助坐功的不足。何况已练者,既有门径,而不前进,犹如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岂不惜哉。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咯痰;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脉络舒通丸的效果
动脉硬化带斑块用通心络能治吗
跌打损伤外敷药用什么好
宝宝营养不良有什么表现
亚宝药业薏芽健脾凝胶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