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一部电影引燃的历史情怀

2019-11-28 19:57:05

一部电影引燃的历史情怀

一部引燃的历史情怀

文丨汪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时间节点上,导演陈力率领她的团队携红色史诗《古田军号》北上南下,走进社区和院校,深入老区和部队。由一部引燃的历史情怀,一次次感染着所有在场观众。陈力导演用一把军号去触动一个民族的灵魂,用一篇史诗去触摸一个政党的初心,用一部影片去回望一支人民军队历史关头的生死抉择,用一颗赤子之心去呈现一个国艰难的奠基…让历史烛照当代,让历史告诉未来。这就是导演的初心、影片的初心。用艺术点燃新时代伟大人民奋斗的豪情,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的精神支撑,激发磅礴的前进动力。《古田军号》集中表现出陈力导演的文化自信、艺术自觉、担当与使命意识。

陈力专注于挖掘中国近现代史。在她最初拍摄的中篇电视剧《少年》中已初露锋芒。之后的《谁主沉浮》《湘江北去》凸显其历史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结合的艰难探索。到拍摄影片《的四个昼夜》时,她将弘扬主旋律影片与文艺片的追求交汇叠加,创造出独具风格的叙事结构,塑造了人民的好的光辉形象,真切感人,被作为“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教育的生动教材”重大历史题材影片《血战湘江》是陈力导演潜心以艺术解读红军军史,表达对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深情礼敬的发韧之作。该片已初步构成陈力用艺术呈现中国铁血史诗题材的风格追求,在残酷的战争场面中,注重历史情思、人物性格以及小人物的描写,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到了创作《古田军号》时,陈力对中国、政党与军队命运、民族命运的历史思维、政治思维和艺术思维达到了高度的辩证统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方得始终。影片《古田军号》历经7年磨砺,在众多合作方的鼎力支持下,陈力带领她的坚强团队,攻坚克难,终于交出一份出色答卷,实现了重大历史题材影片的新突破。经过近一个月的深思,结合观众与专家的反响,我从三个方面谈点感受。

尊重历史,不回避领袖间矛盾冲突,将历史难点为艺术亮点。说:“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没有历史感,文学家、艺术家就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文学家、艺术家要结合史料进行艺术再现,必须有史识、史才、史德。”

陈力导演对中国历史题材的兴趣由来已久。她之所以选择决定命运、决定人民军队命运,从而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古田会议”作为的历史背景、关键节点、核心事件与矛盾焦点,就必然要涉及路线分歧与建军思想等内容,也就必然要聚焦到三位核心领袖:朱德军长、委员和主任。刘安恭的出现,使朱毛之间的分歧、矛盾更加激化。影片恰如其分、分寸得当地予以艺术表现,既有深厚的阶级感情、战斗友情,又有坚守信念、坚持原则、追求真理的性格体现。影片遵循着历史逻辑、思维逻辑、生活逻辑和人物性格逻辑,刻画出主要领袖人物的独特形象,生动具体,真实感人。导演别具匠心的人物形象、性格设计,保证了这些典型人物,无论是公开场合,会议桌上,还是在寝室休息、交流、争吵,甚至水火难融的特定环境中,都有精彩亮点。几乎被所有观众与专家称道的朱毛陈同在一片屋顶下,在一个由木板隔出的各自的小房间里边,用一个小窗口开开阖阖的行为,将三人的交流、交锋、争吵、和解、分离与思念,细致入微地用镜头切换组合,可谓独具匠心,妙趣横生,异彩纷呈。陈力导演对重大历史题材的贡献,不仅在于深刻的发现,更在于精妙的艺术呈现。正如指出的那样,“必须有史识、史才、史得。”《古田军号》做到了。

隐喻手法与蒙太奇的运用,完成史诗的诗性表达。说:“文艺作品不是神秘灵感的产物,它的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总是通过文学家、艺术家对历史、时代、社会、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把握来体现。面对生活之树,我们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

古田军号的史诗特质,不仅在于其题材的重大、叙事的宏大,还取决于其诗性的表达。

一是大量隐喻手法的应用,堪称教科书级别。“军号”的隐喻,通过红军小号手出场时紧追朱毛而被重拳击伤,到军号不离身,带伤学吹军号,之后再受冷眼,被夺走军号。再到整军之后,军号失而复得。朱军长亲自示范,教小号手吹冲锋号。最后在上,穿上新军装的小号手效仿朱军长英姿,鼓足气力吹响冲锋号。我们从嘹亮军号声震长空的画面,看人民军队铁流滚滚排山倒海之势,从军队强大祖国强大,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如,教书先生的隐喻。他在低潮时深入人民群众中,从人民群众中感受到力量。体现了我党的光荣传统,宣传教育发动军队与民众。还有“打井与打仗”的隐喻,从一个个细节体现人民军队与群众的鱼水关系。隐喻瑞金苏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寓言故事。尤其是凳子龙的隐喻贯穿影片始终。通过新旧时代的对比,战争成败的对比,昭示出“人心齐成龙”的民族文化信仰。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信仰与化身。凳子龙,不仅是“非遗”更是一种精神符号。最后是曾一人扛条凳独行,到最后朱毛陈三人坐一条凳子的隐喻。绝妙的艺术语言,赋予意象无限的诗性。

二是蒙太奇手法的应用,使历史与现实隔空对望,不仅仅作为形式和手段,更质变为审美观影时尚。

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笔下有乾坤。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

本文发表于《文艺报》2019年7月31日4版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历史

历史,或者简称为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泛指所有事物的演变过程,一般专指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演变情形,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个人的经历。简而言之,即为对过去事实的记载。唐太宗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

治疗老年骨关节炎
生物谷药业
胸闷气短心律失常吃什么食物
糖尿病患者补钙的重要性
宝宝中暑症状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